作为我们一年一度的固定节目,年前我们照例在理想生活实验室网站上带来了“分享你的 2024 年度好书”活动,来邀请大家分享自己在 2024 年看过的最满意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书(当然这些书并不要求一定是 2024 年刚出版的新书)。
在大家的分享后,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份书单。
这些书也许属于不同的领域,它们也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还在我们的 #每周一书 栏目里出现过。这是一份没有主题和侧重的书单,但它们都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对推荐的同学产生了影响,现在他们也希望将这样的感受分享给你。
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推荐人:冰美式去冰
书不长,讲了作者在区文旅局挂职期间建馆及两次编写馆藏书目的事。
开篇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这样一个有着浓重书生气的大学老师参与到政府事务中的懵懂,越往后,读起来越舒服,作者作为一名文学老师的功底也越显出来,“眼睛有了些饱腹感”、将书比作食材,都是很妙的阅读体验。
特别喜欢第二次编写书目的部分,讲了选出的书和荐书人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热爱和真诚。最后贴心地附上了书里提到的书目,很方便挑自己喜欢的去购买。
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穷且益坚的理想主义者。
虞云国《细说宋朝》
推荐人:23_tangsheng
我的“2024 年度书”是虞云国先生的《细说宋朝》,写的可读性特别强,有一种吸引力让你读下去,就像过电影一般生动,是近期最佳地铁读物,强烈推荐给不爱学历史的孩子看。
如果当年历史课本都这么写……我大概还是会选理科,毕竟地理、政治、语文、英语成绩也不行。
詹姆斯·里班克斯《放牧人生》
推荐人:实验室同学 1736550724
2024 年读了《放牧人生》这本书,坦白讲,英国人写的书虽然也获奖无数,但技巧啥的,离国内作家还是有很大差距,但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书,题材和李娟的很像,但更多的是人和自然、传统传承、内心的平静上。而且湖区本来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确实在如此“卷”的时代,可以好好的熨平熨平自己的内心。
岳南《南渡北归·南渡》
推荐人:实验室同学 1679234486
2024 年立了个“每月一本”的 flag,结果算上之前的续读才读了 5 本,其中推荐《南渡北归·南渡》,这本讲的是民国那段艰难却又大师频出的时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之前听闻的那些个大师有了立体感。
今年的 flag 还是“每月一本”!
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推荐人:a0i0r
2024 年就读进去了马亲王的小品文,一本《太白金星有点烦》,凑妖怪的设定,在“三喜”里看到《八十一难》感觉进一步升华了,“终一生渡世人,和终一世渡一人,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台词太好了。
另一本是《长安的荔枝》,看完一直在回响那句“和光同尘,花花轿子众人抬”,试问自己在职场做不做得到?还是也会偏安一隅……最近又找到《食南之徒》开始读了,希望今年多读几本书吧。
丹青旅者《画里有话:在故事里秒懂中国画》
推荐人:淞淞
2024 年看了《画里有话:在故事里秒懂中国画》,这是 2024 年拿到手的最美的书籍。感觉我们从小接触到太多的西方画,都是素描、光影、线描等等,但很少有书籍讲国画,这本书弥补了这一块,它从汉代的帛画到近现代的齐派绘画,作者丹青旅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我近距离领略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
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推荐人:陶郡长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疫情期间和菜头老师推荐的,一直到最近才读。
无知但快乐的低智和高智商却无一朋友的愤世嫉俗者,哪个是更好的选择?变聪明的代价是失去快乐,你愿意吗?小说描写了查理从一个智商只有 60 的善良快乐青年通过手术后智商一度升到 180,其后又快速跌落谷底的故事。
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一种是走进光明,一种是走出光明。智慧本身是好的,但不一定带来快乐。这是献给每一个孤独者的歌。
推荐人:Philo 爱吃果冻橙
买了很久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断断续续看完后没想到是 2024 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年度好书”,查理经历的一切可不就是人的一生吗?少年 - 青年 - 中年 - 老年,只不过在科幻作品里,这被缩短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发生。偶尔回想,还是觉得这个作品很震撼。
文叨叨《直抵人心的写作》
梅根·迪瓦恩《伴你走过低谷》
推荐人:吴诗源
推荐两本在 2024 年看过的自己觉得很意料之外的书,都是实验室 #每周一书 推荐过的。
一是《直抵人心的写作》,讲写作的(其实也包括日常发朋友圈啊沟通啊思路逻辑什么的),还有《伴你走过低谷》,这是教大家怎样处理抑郁情绪的。
就是感觉看到书名总觉得会不会很水,就像机场书店里想随便卖卖的那种,或者担心是不是重复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内容。翻开这两本之前都是抱着怀疑的心情,但从一开始看就知道不是这样,都非常具体,很有内容,是真能帮到人的那种。
像这样的书要是被埋没在一片似乎长得差不多的书里会很可惜,希望有更多有对应需求的同学去试试看看,应该会很有收获。
萧沆《解体概要》
推荐人:海人骚
2024 年大概是“一周一本”的速度,上半年是弗洛姆,下半年是齐奥朗(Emil Cioran,也被译作萧沆)和佩索阿。
我的“年度书”要给《解体概要》,买的第一本译者方面踩坑(注意豆瓣上评分,这本书其中一个译本有极大争议,读过的同学都在通过评分提醒其他同学避雷。编辑注),简直无法下咽,大家买译本前得先了解一下译本作者,这个很重要。24、5 岁刚开始失眠发疯的齐奥朗,比后期失眠太多有点混乱的要好很多。
当然佩索阿的《我将宇宙随身携带》诗集也很棒,毕竟一个可以任意分裂自己的人,每个分裂体都是超群的存在,纯粹且深刻。至于在啃的大部头《二十四史》,看不到进度条在动的书,堪称有生之年系列,不推荐,会影响看书的积极性。
另外也重读了《变形记》和《绿山墙的安妮》。每年都要重读一些,只是随手拿起,又放不下,常读常新。总要有那些看过的书、重新阅读过和新阅读的书,碰碰撞撞,保持脑中的激荡。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三部曲
金宇澄《繁花》
安妮·埃尔诺《简单的激情》
推荐人:鞑靼斯坦共和国景甜
说来惭愧,一直以来的书单以及读的书都是热门。因为电影读了《沙丘》三部曲,然后电影第二部上映时我就是在旁边不停念叨的讨厌鬼,也因为听说剧版和小说差别很大而读了《繁花》,大为震撼。
还看了躺在书单很久的《月亮与六便士》,因为诺奖看了《素食者》,因为巴黎奥运期间实验室的推荐而看了《简单的激情》,都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简单的激情》,把人物内心刨析得很彻底,文字直白不煽情,真实。还和朋友争论过主人公对男主是爱还是激情(simple passion)。
虽然争论没赢,但我保留自己的看法,觉得她爱得深又没因爱生恨,以及这是很厉害的爱情观:享受其中,只关注自己的感受。
洛莉·戈特利布《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皮埃尔·佩利西耶《我就是你啊》
推荐人:实验室同学 1736586945
今年读的比较多的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推荐《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和《我就是你啊》,现在人的压力大,多多少少都有情绪方面的困扰。这两本书都是在讲心理方面,很是推荐。
余华《活着》
推荐人:Moving Mountains
看余华的《活着》之前老婆劝我别看,因为太惨了,书名叫“活着”,内容却讲的全是死去。我不信,结果后半本是哭着看完的。文笔极度流畅,篇幅不算长但画面感极强,虽然是非常残忍的阅读体验,但仍旧谢谢这个故事,谢谢所有用文字记录时代苦难的创作者,这是一种有力的警醒。
祝大家越来越好。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推荐人:陈志恒同学
昨天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是在十多年前就买的,但一直没静下心来看,直到最近 Netflix 开始播出改编剧集,看完剧我才意识到,既然剧集只放出了一部分,与其追剧,不如先回到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重新感受那个充满魔幻和孤独的世界。
《百年孤独》的文字是独特且震撼的,每代人的命运都似乎在轮回中注定,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理解让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书中既有宏大的家族史,也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尤其是关于孤独的探讨,仿佛把人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让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那种冲击是剧集所无法完全呈现的。
读完全书后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类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似乎总是会不自觉地走向孤独,但这种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珍惜和理解。感谢这部作品,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一些内心的平静。
推荐的话,如果你喜欢宏大叙事与深刻的情感刻画,或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感兴趣,那么《百年孤独》绝对值得一读。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旅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推荐人:能苗君
2024 年很忙,半夜喝多了时为了能早点睡着最常翻开的竟然是《罪与罚》,年轻时很喜欢,因为理解的是“要爱一个具体的人”,破碎的灵魂要靠爱才能救赎,而我现在已经 30 多岁了,觉得真是扯犊子,自己竟然有这么天真的时候,一个理想的虚无主义者只能为人类(划掉,太大了)自己的苦恼下跪而已。
爱陀老,陀老让我思考。
小泉八云《怪谈·奇谭》
推荐人:懒得猫
2024 年读书计划未完成(计划每月 1 本,结果只读了 10 本),但好多想要推荐的,比如《钢之色》、《弓之力》、《甲胄之殇》(K.J.帕克死忠粉就是我!),不过今天想说说一本小书《怪谈·奇谭》,里面都是《聊斋志异》式的小故事,有趣,精悍,完全可以在中午扒拉盒饭时候看一两篇,适合上班摸……哦,学习。
虽然里面很多故事的价值观已经远不适合当代了,所以阅读乐趣还增加了看书友们的笔记和吐槽。另外看完后,看书的简介才知道小泉八云原来不是日本人,震惊!
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
推荐人:mother
“松木清香,琥珀留痕”,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由 12 个文笔质朴的短篇藏族寓言组成,每篇的故事都神秘、平静而克制,但结局似乎又暗流涌动,透露出些许说不清的遗憾,或许也就像英年早逝的作者、导演万玛才旦本人一样,令人扼腕。
埃德温·A.艾勃特《平面国》
陈祉妍、明志君《情绪健身房》
徐慢慢心理话《抱住棒棒的自己》
安迪·威尔《挽救计划》
推荐人:要奇妙不加糖
《平面国》是本有意思的小书,主人公是一只正方形,前半本介绍了“平面国”是怎样运转的:攻击力最弱的圆形是统治阶级、女性的形态是线条……对社会辛辣的讽刺,并且也远远超前于那个时代。后半本解释了多维空间尤其是零维空间,可能高维空间的白噪音会让我们误以为是自我意识的回响……这也太开脑洞了。
还有作者埃德温·A.艾勃特对神权的质疑也是蛮超前的,尤其知道了他是 19 世纪出生的牧师之后。另外这本也是谢耳朵的爱(在《生活大爆炸》里被提到过。编辑注)。
《情绪健身房》是在实验室的活动里抽中的书。情绪问题的源头还是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课题。这本书给的都是切实具体、能够落地执行的方法。能感觉到对人的一种关怀,善待自己就能由己及他。挺宝藏的小书,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
此外《抱住棒棒的自己》也是极佳的心灵按摩读物,真怕因为书名太鸡汤而让人错过它。而如果你也喜欢《三体》系列的话,《挽救计划》也不容错过,看得人“脸上漏水”……
李银河《李银河说爱情》
渤海小吏《南北归一》
渤海小吏《大唐气象》
马修·因曼《我烦死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
推荐人:幸运
《李银河说爱情》写到“灵魂伴侣是特别难得的,演员王志文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其实我就是想找个志趣相投、能聊得来的人,其实并不容易,你要是找到了这样的人一定要珍惜”。沪漂几年,期间前后和几位中年离异人士合租时闲谈,他们无论男女都有谈到同一个向往,“情侣、夫妻之间聊得来,能一直聊得来,非常不容易,聊得来是最难得的”。
《南北归一》和《大唐气象》是 2024 年 B 站百大 UP 主渤海小吏的雄文著作。看渤海小吏的视频解说入坑,作为文科生,对魏晋南北朝 300 多年纷乱历史挺感兴趣又觉得无从下手,喜得渤海小吏结合自身领悟来讲谈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从现代视角出发,对我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不少借鉴意义,五星推荐。
《我烦死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是聊跑步文化的蛮有趣好玩的漫画书。有次出差在亚朵大堂的竹居书架上看到这本(竹居这个空间超级推荐,不入住酒店也可以蹭空调,书架上的好书新书挺多,有多家出版社编辑审核推荐给亚朵才能上架,前台服务员也很好,会提供茶水),读来轻松愉快、文图生动超棒。后来自己真就爱上了跑步!
乔治·奥威尔《1984》
推荐人:二佳
2024 年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之前村上春树的《1Q84》向这本书致敬,看完《1984》就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要致敬了。
因为疾病,《1984》的大部分是 1948 年乔治·奥威尔在苏格兰休罗岛写下的,1949 年小说出版。70 多年后,这本书依然被奉为这类作品的经典之作——书里有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片段,也有温情的段落,书中第 9 章里的《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值得反复阅读。
娜塔莎·道·舒尔《运气的诱饵》
推荐人:水又木哉
2024 年读了不少书,最喜欢的是《运气的诱饵》,你会发现好的书是一通百通的,说的是老虎机,但它本质上直指了现代社会中各种“杀时间”的深渊和黑洞,抖音、酒精、成瘾药品、购物……这些东西都是一样的,对我们触手可及,快速反馈,让人欲罢不能。
兰启昌《我们终将变富》
推荐人:blossom_blue
2024 年实际上没怎么正儿八经读书,“924”那波大涨后又翻看了《我们终将变富》,作为新人的理财入门书,还是值得推荐的。
罗翔《法律的悖论》
推荐人:1eTe1
2024 年历时一年,从一个荒凉冬日到又一个冬日,终于翻完了罗翔老师的《法律的悖论》,对法律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之前觉得法律是教条的、刻板的、不容质疑的规章制度,但其实法律的制定也是存在悖论的,需要人们不断思考跟探讨。比如法律既为惩罚犯罪的人,也在保护犯罪的人;法律既是维护社会安定的行为,又是让受害人通过正规途径实施“报复”的行为。
法律从不追求最优解,而是避免最坏的结果,所以真正的法制绝不是保障谁谁谁拥有凌驾于万人之上的特权,而且防止你我的人格为他人所践踏,即便我们卑微如尘。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辩证地去思考,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不一定就是真理,看似不合理的事如果切换立场可能真的“存在即合理”。
刘鹤《甲申前夜·大晦》
推荐人:熵增宇宙中
2024 年读完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甲申前夜·大晦》,平时很少读历史类小说,但这本读完百感交集。视角蛮特别的,文风也很不错。
迈克尔·辛格《清醒地活》
推荐人:pursuit
推荐《清醒地活》,坦白讲,我觉得这本书不易读,需要有一定的经历和阅历,再带着阅读时的思考和疑问,才能向着作者的思想去探一探。
不过也从一开始读起来就有种被点醒的感觉。我之前抑郁了、没能量了、没生命力了,确实是我内心一直痛苦的部分,这部分从书中提到的来说,就是我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到什么东西,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除了感受到痛苦。
以前了解和练习冥想时,隐约知道想法就只是想法,而不是我。这本书非常透彻地能从逻辑上说清楚,“我”是那个有觉知的纯粹意识,不是什么外在身份,甚至都不是内在标准,更不是脑子里冒出来的各种东西。冥想的练习,其实也就是练习站在纯粹意识的觉知位置,把自己拉回到当下里来。
拉回到当下后,生命中的痛苦要怎么处理呢?不是压抑,不是阻断,是流经,是感受这份痛苦,是看见,是理解,是接纳,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要逃避痛苦而把自己拘泥于一小处,而是要拥抱更大的自由,以及当下的喜悦。
库索《离岛》
推荐人:王小贝
超级喜欢库索的《离岛》。
离岛,指远离日本本土的岛屿。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可或许大家不知道日本自称有 6800 多个离岛,其中有人居住的则有 400 多个。
近年来,这些少有人问津的离岛迎来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他们为何自愿放弃城市而奔赴离岛?库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登上了日本鲜为人知的边缘地带,五岛、佐渡、隐岐……
年轻人为什么要离开城市,这个问题或许不难回答。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北上广回来的人,以及从成都回到周边县城生活的人,他们的“退守”说明了当下的城市生活并非是美好生活的范式,大家都在寻找新的生活答案。
离开城市的原因不复杂,选择离岛并在离岛留下来的理由才更值得深究。阅读库索的文字,发现那些能够在离岛长久生存下来的人,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年轻时大多有着丰富的经历,尤其是异国他乡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多了生活的样子,选择时便更主动,以及不容易产生遗憾跟不甘心。二是跟在地形成了稳定的联结,不管是融入邻里,还是在当地开启一份新的事业,没有这种稳定联结的人很容易就离开。人不能去离岛寻找一种大城市里那样“孤独”的生活。
如何帮助外来人融入离岛,形成新的稳定的联结,是阅读时更吸引我的话题。因此《离岛》这本书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读,即离岛做了什么,让人们愿意留下来。最后一章里有讲到海士町如何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岛屿魅力的种种举措。这不就是乡村振兴,在地活力激发的超棒案例吗!
《离岛》这本书是库索的新尝试,之前的书写更多的是把作者喜欢的生活分享给读者,这本混合旅行、纪实、社区营造的《离岛》则是带着读者深入到日本的当下。正如那句“离岛不只是日本的缩影,也是世界的缩影”的推荐语,邻国的“当下”也很可能是我们的“未来”,阅读《离岛》也成为了一次思考“心之所向”的契机。
宋坤《不为彼岸只为海》
推荐人:羊行
2024 年有一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024 年春节期间学了冲浪,解锁了一项新运动,让我十分兴奋。从海边回归纷纷扰扰的城市生活,依然对海浪念念不忘。只好找了许多关于冲浪和海上运动的播客和书籍,抚慰对那片海的“相思之苦”。非常机缘巧合听到了《非正常旅行》采访宋坤的一期节目,标题很浪漫:《当你拥有一艘船,这个地球的 71% 都在为你打开》,更浪漫的是顺着节目找到宋坤写的书《不为彼岸只为海》。
节目和书里的故事都很动人,读完后我才突然意识到,冲浪只是那片海最边缘的曲线,就已经让我魂牵梦绕,那广袤无垠的 71% 才是真正令人神往的彼方。
2013 年,宋坤参加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历时 315 天,航行 4.5 万海里,环绕地球一圈。成为中国第一位完成帆船环球航海的女性。这是一场超越绝大多数人类可以想象的生命觉醒之旅。在不时要考虑生死问题的航程中,她直面汹涌的巨浪、艰难的 duty 和与世隔绝的孤独,却在风暴间隙窥见银河倾泻、荧光水母点亮黑夜的奇幻景象。
书中没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以细腻笔触记录船员们如何在“滚筒洗衣机”般的船舱里抓紧一切时间休息,用一碗泡面慰藉乡愁,甚至为丢失的熊猫玩偶落泪——这些真实到近乎琐碎的细节,恰恰构成了对“勇敢”的全新诠释:勇气不是无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选择前行。
说回“人生轨迹”:读完宋坤的故事,帆船成了我的向往,还去学了帆船驾驶并考取了驾驶资质。然后开始找帆船的内容来听,比如听完了《关雅荻的大航海日记》,接着听了他一堆电影相关的播客,结果又进一步激发了去电影院的热情,最终是 2024 年去电影院看了 100 多场电影,小宇宙 app 收听接近 1000 小时,甚至开始自己做播客……或许这就是我在”小宇宙“里的“大航海”吧。
梅贝尔·伊奎《小青蛙的自我疗愈》
推荐人:sie7en
从小到大一直不爱看书,漫画书除外。所以坚持一贯以来的风格,这次来分享一本英文漫画的书《小青蛙的自我疗愈》(原版是《The Little Frog's Guide to Self-Care》,今年 1 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编辑注)。
书如其名,这本书通过一只小青蛙来传递一些自我关怀的方法,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很实用,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摘一句分享给大家:Trying to make each other feel a little less alone and our time here a little more special。
杰西·安佐斯佩《控糖革命》
推荐人:王小姐
2024 年读的第一本书是科普类的《控糖革命》,读完最大的恍然大悟是,原来之前吃完早餐便犯困都是因为血糖飙升引起的。为了自以为的健康理念,我习惯把一些想吃的甜食留在早餐吃,但这恰恰是引起血糖波动的罪魁祸首。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杰西·安佐斯佩(Jessie Inchauspé)所说,不要把健康当成理所当然,如何照顾好在这个三维世界里负责行动的肉身,还是得好好学习它的使用说明。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