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首家星巴克共享空间概念店亮相了,这是要恢复“第三空间”的荣光吗?

11 月 24 日,星巴克正式介绍了位于上海来福士广场办公楼一层大堂的新门店,这间门店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按星巴克的定义,这是中国内地首家星巴克共享空间概念店

星巴克最近连续带来了多个概念店,比如位于上海前滩太古里的全球首家环保实验店“向绿工坊”(9 月 30 日开业),以及位于北京华贸中心的中国首家“非遗文化体验店”(11 月 10 日开业)。星巴克还是在努力寻求店铺形态上的尝试和突破。

而这家共享空间概念店强调的就是工作了——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会是很多人想到星巴克时的第一反应——门店面积约 200 平方米,有近 100 个座位,虽然整个大堂是开放空间,但这家门店其实提供了 4 个区域:休闲区、沙发区、单人办公区和会议室

如果要办公或者商务洽谈,其实休闲区和沙发区这些都没问题,这次主要卖点是半开放的单人办公区和私密的会议室,前者就是一排小隔间,这里有单独的阅读照明及插座,可以当自习室也可以用电脑干活;后者是收费的,这家店有 3 间 4 人会议室和 1 间 8 人会议室可选。

这家门店是星巴克和凯德旗下联合办公品牌“奕桥 Bridge+”的合作——主要合作的就是这 4 间会议室,会议室空间通过大量使用微孔板和隔音棉来降低外部噪音,同时也做了独立的照明和通风系统(这样可以单独调节亮度和温度)。总之就是有商务洽谈的话可以直接约在这里。

会议室是需要预约和付费的,这需要在凯德星 app 或者“奕桥 Bridge+”的小程序上操作,当然星巴克肯定希望你点单——会议室里准备了二维码可以扫码点单,开会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吃着餐点来进行。

今年 10 月 1 日刚就任星巴克中国 CEO 的蔡德粦(Leo Tsoi)表示“……这家全新的概念店,是星巴克携手合作伙伴对多功能共享空间探索的第一步”,“未来……继续探索第三空间的更多新场景、新功能、新创想”。

长期以来星巴克都是很多“在外面约着谈工作”或移动办公人群的首选场所,星巴克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按蔡德粦提供的数据,星巴克内地选址在办公商圈的门店超过 900 家(目前星巴克内地店铺总数超过 5000 家)。当然即便在商场、社区等休闲场所的门店里,对着电脑忙着干活的人群也并不少。

如果说过去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这次星巴克专门来为办公人群服务,这带来的体验还是值得关注和尝试的。

值得留意的是星巴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真正意义强调并展望“第三空间”了,这个概念虽然不是星巴克提出的,但很大程度却是星巴克给发扬光大的,以至于至今也有很多人会把“第三空间”和星巴克完全的联系起来,甚至互为代名词。

不过近年来星巴克发生着两个变化,一是门店设计大量减少了靠背椅这样能久坐的部分,大桌子、插座的数量也在下降,这不仅对办公人群不友好,其实都很难让普通人坐得舒服,这是对翻台率很明确的追求(回归商业本身没有问题,强调大沙发的 COSTA 和太平洋咖啡等的境遇是可以见到的)。

二是外卖方面的压力让星巴克在中国被迫应战,同时开始强调“第四空间”的概念,也就是线上的数字化体验。

“第四空间”这个新概念不能算成功,虽然“第三空间”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这毕竟是人与人在线下可感知、有温度的真实联结,但“第四空间”的概念就相当抽象了,并且是用新概念包装已知的事物,要占据用户心智不太现实。

这家共享空间概念店会是恢复“第三空间”的荣光的开始吗?也不一定,舒适度和翻台率始终是一对矛盾,即便是这家强调工作的门店也是如此。沙发区沙发座位和茶几齐平,伏案工作肯定不可能;单人办公区虽然看着不错,但搭配的是没有靠背的凳子,其实工作起来也撑不了太久。

店铺本身有着不错的愿景和想法,但也体现出了纠结的一面,不过有尝试始终是好的开始——其实它本质上还是一家“写字楼店”,比如它的营业时间,周一到周五是早上 6 点半到晚上 9 点,周末是早上 8 点到下午 6 点半——没有给你熬夜工作的机会。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