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Studio Buds 开箱体验:Beats 首款主动降噪“真无线”,有亮点也有矛盾

吴诗源 // 2021年8月6日 15:20

6 月 14 日,Beats 发布新款“真无线”耳机 Beats Studio Buds,这也是 Beats 首款“真无线”加主动降噪的产品——也直接弥补了 Beats 在这类产品上的缺失。同时它还有着 1099 元的定价,这比起 1999 元的 AirPods Pro 也要便宜不少。

Beats Studio Buds 给了 Beats 粉丝们一个新选择。同样作为“苹果系”,如果看腻了 AirPods Pro 或者对价格更敏感的同学,Beats Studio Buds 看起来也是个充满吸引力的选项。而 Beats 本身对于这款新品也是非常重视,在官方前期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中,佩戴感、主动降噪、音质和对 Android 的支持都被重点强调,一次堆上了多个卖点。

我们收到这款产品已经有近两个月时间,两个月中我们有在努力使用这款产品,它相比其它产品更难概括,在于它有很多亮点,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它体现出的矛盾感超过了大多数类似的产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些亮点就足够成为拥有它的理由,而对于 Beats 来说,这次产品整个都是一次尝试和挑战。

1. 小体积、环保包装

收到 Beats Studio Buds 时的第一印象还是“小”,Beats 最近的产品都在持续控制物料的使用,这次 Beats Studio Buds 的包装是品牌目前最小、最“可持续性”的,包装材料中 92% 是植物基础原料,它们来自可循环的纤维和可持续的森林。另外 Beats 也专门给媒体准备了一张卡片,卡片上更详细地介绍了各个环节在环保方面的体现。

包装小这个事在之前 Beats Flex 上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没见过的同学在线下 Apple Store 也能感受到),这次 Beats Studio Buds 的包装还要小一圈,当然这也是因为后者本身体积就更小。

小包装并没有影响使用,Beats Studio Buds 外包装上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产品特色卖点基本都介绍清楚了——线下陈列时也不需要专门介绍了,自己就能看。开箱后的物件也非常丰富完整,C 口转 C 口的充电线、3 套硅胶耳塞套(中号是预装在耳机上的)、纸质文档及贴纸等一应俱全。

总结:更小更环保的包装也是目前行业的大趋势,这个环节没毛病。
评分:★★★★★

2. 设计和佩戴体验

这次 Beats Studio Buds 提供了黑色、红色和白色 3 种选项,这也是 Beats 的 3 个经典色,我们手上的是红色款。产品外观设计和所有“真无线”耳机一样,耳机盒负责收纳和充电,耳机盒里的按键负责连接,底部是用来充电的 C 口,正面白色“b”字 logo 下方是指示灯(比如充电时是红灯长亮,连接时是白灯闪烁)。

不过做工方面一般,我们手上的 Beats Studio Buds 充电盒一方面是塑料感明显(同样是塑料材质,任何一代 AirPods 的充电盒都感觉高级很多),同时盖子的接缝也没完全对齐——虽然很细微,但视觉上和用手摸都能感受得到。

Beats Studio Buds 耳机本身的做工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外侧做了光面处理,内侧是和充电盒一样正常的塑料材质,材料有接缝痕迹,但视觉上几乎能隐藏。耳机上的两颗触点用来充电用,触点旁有“L”或“R”字样——这个示意其实是有必要的,因为入耳耳塞设计的原因,两只耳塞要硬塞的话,左右耳朵其实都能塞得进去,并且也基本上能正常使用。

这使得我经常会需要专门确认一下耳塞的左右边,这不如常规带耳塞腿的 AirPods 那么能轻松辨识。

不过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Beats Studio Buds 的佩戴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很多体验过产品的同学们普遍的反馈。它单只耳塞的重量只有 5g(比 AirPods Pro 的 5.4g 还要轻),做到这个程度其实是很离谱的,加上圆润的腔体搭配可自己选择尺寸的硅胶头,理论上的确可以做到长时间不用摘下来——无论有没有在听音乐。

而被不少同学诟病的物理按键在我个人看来并没那么严重,大家诟病的点在于 Beats Studio Buds 是物理按键而不是触控的(两边耳塞外壳都可以按下去),每次按键都会更往里“怼”一下,这对耳朵不舒服。但我个人觉得还好,而且我是偏爱物理按键的,每次按键会有明确的反馈,相比之下触控容易误触或者掌握不好。

总结:整体做工一般。佩戴虽然需要辨识,但戴上之后轻松舒适。
评分:★★★☆

3. 连接和兼容性

对于 Beats Studio Buds 这款定位“真无线”的产品来说,这次的一大挑战是它没有用 Apple W1 或者 Apple H1 芯片,这从发布开始就让人捏一把汗——这意味着它不支持佩戴检测及 iCloud 设备间自动同步。这或许不能算“真无线”的“完全体”,可能说 50% 或者 75% 的“真无线”要准确一点。

在之前的内部沟通会上,Beats 方面提到这次没有提供佩戴检测、没有用 H1 芯片来实现 iCloud 设备无缝切换,乃至没有无线充电等,都是为了“这次的耳机想尽可能控制体积、重量及价格”,而“前面那些功能都需要加入新的传感器,(如果加了)这几个因素就会受到影响”。

至少在 iOS 端,Beats Studio Buds 仍然提供了靠近就一键配对的体验,虽然能感觉有种模仿感,但效果还不错。只是在完成和 iPhone 的配对后,Mac 这边是没有直接的选项的,要切换过来还得在 macOS 这边再次配对——尤其苹果和 Beats 此前的类似产品都能通过同一 iCloud 账号同步,Beats Studio Buds 在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复古。

同时,因为没有佩戴检测功能,Beats Studio Buds 实际是在打开充电盒时就在进行连接了,如果这时在设备上点击“播放”,即便还放在充电盒里的耳塞也会播放出音乐。然后当取出耳塞,关上充电盒的盖子,这时无论耳塞是否戴在耳朵上,音乐都还是继续在耳塞里播放。

这时如果摘下一只耳塞,放回充电盒,然后盖上盖子,耳机才会判定充电盒外面这只耳塞要单独工作了。而一旦再打开盖子,盒子里那只耳塞会自动连接——Beats Studio Buds 是以这样的方式尽可能模拟了佩戴检测的效果(专门描述看着复杂,但其实用起来是很顺的,除了“摘下的耳机只要没回充电盒里就继续播放”,其它大部分都是正常使用的过程)。

相比过去苹果和 Beats 产品都是“苹果友好”,对 Android 有更好的支持是这次 Beats 重点强调的产品卖点,按官方的介绍,Beats Studio Buds 也可以和 Android 设备进行“一键配对”,不过前提是要先装好 Beats 的 app,然后通过 app 中的引导来完成(虽然方便,但应该不只“一键”)。

这里有个问题是,Beats 的 app 其实下载渠道不多,Google Play 市场是有的,但国内的情况你懂。而现在国内主要的手机厂商内置的自家商店基本都没 Beats 这个 app,只是在 Beats 官网有提供(如果直接用浏览器搜索并下载,除开安全性问题,版本也有不同,比如最开始我们下载的里面就没有 Beats Studio Buds 的入口)。

最直接的方式还是通过前面提到的外包装上或者包装里纸质文档上的二维码,扫描可以直达 Beats 官网的下载页面(目前 Beats 只提供了 Android 版 app,iOS 这边只有 Beats Pill+ 的专门 app)。

在 Android 设备这边,通过 app 可以了解耳机的电池情况,或者切换降噪或者通透模式,以及分别为左右两个耳塞按键的长按功能进行定义(目前只有“噪声控制”和“语音助理”可选,而短按就是音乐的播放和暂停,或者电话的接听和挂断)。或许未来 Beats 还会为 Android 端 app 增加更多功能,不过目前也就这样了。

这的确是给用 Android 手机的同学们带来了新选择,Beats 也以此开辟了新的战场。不过从我们的角度,如果要给用 Android 手机的同学们推荐“真无线”,我们首推还是各自品牌自家的“真无线”,这些产品一方面兼容性是最好的,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音质方面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并且这些产品绝大多数的价格也是低于 Beats Studio Buds 的。

这是 Beats Studio Buds 最大的矛盾点:虽然开始拥抱 Android 阵营,但 Android 阵营的“真无线”首选不会是 Beats Studio Buds,同时它在 iOS 这边也一定程度牺牲了体验——虽然愿望是两边都照顾到,但做出来还是有点两边都不讨好的感觉。

当然对于 Beats 来说,这是必须要迈出去的一步,后续产品线和定价可以再优化,这至少是一个开始。

总结:虽然全面拥抱 Android,但对于 Android 阵营来说,Beats Studio Buds 大概率不会是首选。
评分:★★☆

4. 音质、主动降噪和其它

音质和主动降噪方面也是 Beats Studio Buds 得到不少好评的部分(当然说到音质,都只是在“真无线”的范畴里做比较),尤其 ANC 主动降噪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得益于全封闭设计,这和 AirPods Pro 的半开放式主动降噪还略有不同。

使用时用户可以直接长按耳塞外壳来进行切换,按顺序是降噪 - 通透 - 关闭(总之记住“降噪”接下来是“通透”就行。比如正听着音乐,突然有人找你,这时一键就可以从听歌的“降噪”切换到和外界互动的“通透”模式)。

Beats 在这个部分体现出了自己的积累,Beats Studio Buds 内置的是 8.2mm 双元件振膜驱动单元 + 双音室声学设计,另外有激光切割的微通风孔实现对耳膜的压力的缓解。而降噪方面 Beats 也有着多年的算法积累,除了实时自适应增益控制,还包括对音频进行修复和纠正。而降噪的部分也可以作用在通话时,包括风声等外部噪音可以很大程度进行滤除。

除了“完全定制的声学平台”,Beats Studio Buds 也支持了杜比全景声技术的空间音频,这对于 Apple Music 的用户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关于其它的一些特性。比如 Beats Studio Buds 是具备 IPX4 级抗汗抗水功能的,这主要的场景还是在运动时,加上它入耳耳塞的设计,即便运动下的佩戴也还是比较稳定。而它的标称续航时间是降噪或通透模式下 5 小时,关闭降噪和通透模式是 8 小时,因为它没有佩戴检测,这或许会浪费一些电,不过基本上还是在比较正常的范围。

而且除了充电盒里面储备的电量,Beats Studio Buds 也支持了 Fast Fuel 闪充技术,5 分钟充电能让耳机连续播放 1 小时,应急是没有问题的。

总结:音质和降噪表现同级别优秀。
评分:★★★★

写在最后

对于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款重要的产品——但不一定对于所有用户来说它都是合适的。Beats Studio Buds 延续了 Beats 很多强项和长处,但在拓展品牌未来可能性的同时,它也付出了一些具体的代价——对于选购的每个人来说,主要是看这样的代价是否能接受,以及它的强项是否足够值得拥有。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 Android 手机的用户,我们还是推荐你优先考虑手机品牌自家的“真无线”产品,从而得到每个品牌各自生态下最完整的体验;如果你同时用着 Android 手机和 iPhone,两边都想照顾到,那么 Beats Studio Buds 是非常值得上手的——它正好站在了两个阵营的中间,这成了它独特的优势。

而如果你只用 iPhone,Beats Studio Buds 还是可以用的,它比 AirPods 更便宜并且还多了主动降噪,而它的体验或许没有 AirPods Pro 完整,但 AirPods Pro 不仅价格高了一大截,后者推出也有一段时间了,新款 AirPods 的消息也一波接一波,总会让人觉得现在入手 AirPods Pro 会不会有些太晚了。数码产品总是买新不买旧的。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个人用得最多的还是 Beats Flex,就是那款 399 元、磁性开合的颈挂式耳机。

Beats Studio Buds
参考价格:1099 元
购买渠道:Beats 天猫官方旗舰店

本文图片由黄鱼拍摄。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宇宙飞船哔哔哔

airpods三月等到现在···希望九月上能发布吧···

2021年8月7日 10:18
吴诗源

但如果是简化版没有主动降噪的话……感觉就白等了……

2021年8月7日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