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体验差,已然是扫地机器人市场多年来的普遍现象,这使得行业中真正让人敢买的品牌就那么几个,还都来自国外。而小米在 2016 年杀进该领域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就凭借一套高于市场普遍水准的算法与配置,以及不到 2000 元的价格,拿下 iF 设计奖、京东 100% 好评、苏宁 99% 好评、天猫 4.9 分等一系列成绩,成功实现了“小米式搅局”。
2017 年 9 月,米家扫地机器人团队的第二代作品——售价 2499 元的石头扫地机器人,继续创造着 4 分钟完成众筹目标,4 小时内众筹破千万的成绩,半年来仍保持着京东 100% 好评率。
小米跳出来做的扫地机器人靠谱吗?第二代的石头跟第一代的米家有什么区别?800 元的涨幅去了哪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体验后,我们来给出石头扫地机器人的实测感受,也给抱持疑问的同学几个可以考虑入手的理由。
我们收到的石头扫地机器人外包装很简单,正脸是产品简笔画加上品牌 logo“roborock”字样。左上角的“有品”标签,则表明这是一款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产品。
一般来说充电座周围会是扫地机器人最常反复经过的区域,加上如果机器是带着湿润拖布进行充电,长期使用下来多少会对木质地板造成伤害。显然小米团队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特别给石头扫地机器人准备了一个充电座用的地垫。
当然,如果你家是水泥地面或石料地板可以不必装这个配件了,毕竟还是有点影响美观度。
继续往下拆,陆续看得到说明书、拖地模块、电源线、充电座等配件,当然还有扫地机器人真身。
从设计上看,石头扫地机器人还是继承了不少米家扫地机器人的设计因子,例如纯白色外观搭配橙色细节,对熟悉小米设计的同学应该有保持亲切感。
细看一下,石头扫地机器操作区域包括三个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是局部清扫键、开关以及一个回充键。其中局部清扫在米家扫地机器人中是通过长按回充来实现的,而这次单列出一个按键来,应该是从上代的实际使用体验中得到优化灵感。
不过考虑到如果搭配 App,石头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更明确的局部区域清扫,这个按键就多少显得有些多余了,或者说可能是给一些不习惯用 App 的用户准备着。
另外,顶部的激光扫描器也移到了靠近按键的位置,头顶的 logo 从“米家”变成“石头”,但这个 logo 放到家电产品上,看起来还是略显生硬了一些。
尘盒尺寸 480ml,对比米家扫地机器人的 420ml 有空间升级,并且新的滤网支持水洗,标称 1 年后也能保持 95% 的过滤率。另外,包装中也附赠了一个全新的滤网,以作备用。
小鸟刀作为清扫主刷缠绕毛发的好物,在米家扫地机器人中是独立在外的,也就很容易遗失。这次石头扫地机器人特别为它腾出了收纳位,对于我这种丢三落四的人来说相当贴心。
从外观和设计细节来说,石头扫地机器人整体还是令人满意的,丢在角落里也不会显得难看,当然这要归功于白色家电足够百搭的好处。
市面上高中低端的扫地机器人有不少,选择某一款自然有特别的考量和理由,接下来说说几个我自己愿意选择这款机器的原因:
“聪明的扫地僧”
平常逛到商场家电区,我经常看见销售员让人站着,然后演示扫地机器人碰到人后就会拐弯的场景,以示智能。这一招的确能骗到不少消费者,但我想说这应该只能算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功吧?
目前市面上不少扫地机器人是采用“随机碰撞”或“惯性导航”来进行清扫。前者就是那种比较坑的“碰到东西就拐弯”式清扫法,经常小范围打转。后者相对高级一些,会通过记录前进距离和拐弯度数来规划路径,但真用起来的感觉就跟盲人摸象一样,放进在小房间内还好,可你想想我们把“盲人”丢进大空间里,最后其实又会变成到处乱走。
针对以上问题,小米在杀进扫地机器人市场之初就采用了行业高标准的 LDS+SLAM 方案,这一点当然继续沿用到了石头扫地机器人身上。
这套方案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是头顶凸起的 LSD 激光传感器会像“眼睛”一样实时扫描家里的地图,接着由 SLAM 算法来做实时定位和地图绘制,这样一来整个清扫就像是看着地图、拿着尺子在工作,自然科学得多,也是真正在“聪明地扫地”。
算法和路线规划这一点,从 App 端的路径图也可以看出来,基本都是在扫描一圈看清楚整个空间后,再横线一点一点做清扫,碰到桌子腿之类的就干脆围扫一圈,再回到原点又继续横着扫(看看上图第三张,非常明显)。回想一下平时我们自己扫地时,基本也是这个模式吧。
当然,市场中拿激光测距给你画个清扫地图,然后实际上没办法照着地图扫的机器也不是没有,但大家不必担心这一点在石头扫地机器人身上发生,毕竟它还研发了“指哪到哪”和“划区清扫”功能,没有精准的地图和规划能力,是不敢把这两点做出来的。
“指哪打哪的好用兵”
前面已经说了,石头扫地机器人在前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哪到哪”和“划区清扫”功能,这比一些高端机配备的“定时定点清扫”有了更为实用的升级,并且也是前代不具备的功能。
想象一下我们在家里的几个主要活动区域,无非是卧室、客厅或工作间,它们也显然是制造垃圾最多的地方。而以往我们用扫地机器人的做法是,先全屋扫一次,然后把机器抱到需要重点清扫的区域,再利用区域或定点清扫功能多扫一下。
虽然好像也没有多费力,但还是得花点你的时间精力去留意着,并且如果屋子大一点,抱着个机器走来走去也挺傻的。而把石头扫地机器人带回家后,我终于发现自己不必为这件事妥协了。
只要在完成一次清扫后,App 就对你家的整体布局有了一个地图记录,如果想要重点打扫某个区域,可以直接用“划区清扫”在地图上把它给框出来。并且最好用的地方是,你可以一次性建立多个框,它将在扫完这个区域之后又跑去下一个被你框起来的区域继续干活。
而如果是不小心弄脏了某个小范围,则可以选择“指哪到哪”功能,它会针对被你戳中的位置做重点清扫。
目前最优的拖地方案
拖地,大概是目前各类扫地机人要么不敢碰,碰了又显得鸡肋的部分了,也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石头扫地机器人尽管是增加了大家都期待的“拖地模块”,但从命名上还是在强调“扫地”这件事。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居家环境一般来说很少大块垃圾,清扫只需要搞定细碎颗粒和灰尘就行,但拖地就不同了。家里偶尔滴个油水、咖啡渍什么的,在地板上很容易留痕,而拖地是必须人为在拖布上增压才能完成的事情,交给机器来计算这个痕迹要多用力才能拖干净,显然比较困难(我们自己拖地也经常搞半天才拖干净那些留痕嘛)。
针对这一点,设计团队选择在拖地模式的压力上做了调整,也因此当你选择进行拖地时,会提示清扫功能将有下降——清扫需要的是吸力,而拖地的重点则在于部分吸力和压力的配合。
实际使用中,石头扫地机器人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但如果的确有汁水残渍的话,它暂时还没办法解决。不过倒是有两个值得认同的地方——很多拖地机器人都没法搞定的水箱渗水和拖布卷边问题,起码它搞定了。
解决渗水问题的秘密,是石头扫地机器人采用了“植物仿生学湿拖系统”,简而言之就是机器会对现在的使用状态做判断,当拖布需要吸水时就让滤芯给水,不需要时就停止供水。这样一来,自然比那些水箱直接按一定速度渗水,机器一旦卡住就湿了地板大片的拖地机器人要实用。
另一方面,为了不让拖布在使用过程中卷边,石头扫地机器人选择用一个滑槽固定住拖布一头,然后再靠魔术贴粘好另一头来解决。并且一个很细致的地方是,虽然拖布看起来与机器吻合,但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凸起部分是跟主刷等宽的,这样一来不会发生拖布两侧一直在拖还没清扫的地面,然后搞得两侧脏兮兮的问题。
在整个行业都还没搞定的部分做到标准水平,然后解决掉那些普遍存在的麻烦,并且产品本身还是定位到“扫地”上,这样的“拖地模块”我还是满意的。
考虑周到的细节升级
在使用石头扫地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例如前面提到的“小鸟刀收纳”等虽不起眼、但又的确有意义的细节升级,这边一并分享出来,指不定其中就有戳中你的点。
首先,是对触碰传感器的保护升级。
平常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我们都会发现,机器前端的触碰传感器部分往往有不少划痕,包括米家扫地机器人也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扫描出地图之后,机器往往还会用传感器去实际触碰检测一下。而在石头扫地机器人身上,设计团队在传感器部分增加了一圈软胶,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却能保护好机器和家具。
第二个值得赞赏的,是对墙边的清扫有了更精准的判断。
倚靠自身算法和动态边刷,米家扫地机器人的沿墙清扫功能是得到用户一致好评的,直接拿过来继续用也没问题。但在新一代的石头扫地机器人中,团队还是升级了号称更精准的意法半导体激光传感器,打算让扫墙角这件事再往细里走一步。
第三个部分是相对一代产品增大了 200Pa 的吸力。
这个数值虽然不算太多,但考虑到米家扫地机器人本身的吸力就比同行高出 1 到 2 倍,继续增加吸力的石头扫地机器人还是值得肯定。
实际上,相对同行产品或者自家的第一代产品,石头扫地机器人还有不少可说的升级部分,例如爬上地毯就会自动增加吸力的功能,可以帮忙改善扫地机器人普遍遇到地毯就能力折损的问题,不过这些部分要么我们没有实际体验到,要么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感到太惊喜,所以不如留给大家来体验跟反馈好了。
总之往前看看米家扫地机器人的成绩和评价,其实我们根本不必讨论石头扫地机器人是否值得购入这个话题,反而是可以看看从上一代的 1699 元到石头扫地机器人的 2499 元之间,这 800 元的涨幅去了哪里。毕竟在发布米家扫地机器人时,小米团队就曾表示这是一个几乎无利润的项目产品,而在一一梳理完石头扫地机器人的全方位升级之后,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了自己是否需要购入的判断。
想想看这几年小米对生态链的布局,以及逛“小米之家”时那种什么都想玩一玩、买一买的体验,不难理解他们在这个领域的长远考量和策略,是想认真做一个让大家花值得的价钱买回家,也真的愿意用起来的家电,而不是一次冲动消费后就搁在角落积灰的玩具。
条评论
靠,刚买了二代,前两天一代就升级指哪扫哪了,真是无语
广告贴,没有说的那么好,激光头一直是这款机器的软肋,用不了多久2000大洋的机器趴窝。维修至少400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