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网又惹麻烦了。顶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大热门词汇做旗号,去哪儿网在 12 日推出了全新产品“智惠飞”,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出可能降价的航班,并用预测的折扣价进行预先销售。听起来噱头十足,“智惠飞”上线的时候,去哪儿也对这个产品抱有极大的期待,然而上线还不足 24 小时,“智惠飞”就被下线了,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是惹到航空公司了。
根据介绍,“智惠飞”会将某个航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价格波动建立数据模型来测算最低折扣票价,然后按照这个折扣价格来预售飞机票,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个产品买到更优惠的飞机票。如果“智惠飞”预判失误,也不会让消费者来承担个中差价,其他的成本都由去哪儿网自行承担。原本去哪儿网打算在本周内将“智惠飞”覆盖到更多热门航线上去,但在产品下线之后,这一系列举措都暂时中止了进程。
12 日当晚,去哪儿网在微博发出公告,并解释“由于上线前,没有及时和航空公司沟通说明,引起航司误解,去哪儿网决定暂时下线产品”。在这条微博的评论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用户对这个产品出发点的肯定。的确,在日常订机票的过程中,用户往往会根据自己确定的出行时间比对来做出选择,即使各类平台上有短期航班价格变化的对比,但可参照范围都是按照现有票价来给出的,用户只能在相对有限的区间内去评断。
而对航空公司来说,放出的票价会根据订票时间的早晚来做出调整。就国内航班来说,在放票初期基本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价位;在航班开始前 1-2 个月之间,机票价格会有所降低,长航线折扣力度会更大一些;航班开始前的半个月到 1 个月是所有时段里票价最低的,很多低价票都出现在这个时期;而到航班开飞前临时购买的机票,价格变化幅度极大,这一点对某些商旅人士来说应该体会更深刻。
虽然购买机票也有找低价的潜规则,网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攻略,但航空公司可能并不愿意购票平台把这件事搬到台面上来戳破。票价的变动当然是航空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智惠飞”的预测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等,虽然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却影响了航空公司的收益,惹恼航空公司也是必然了。
就在年初,多家航空公司联合“封杀”去哪儿,占据中国航空市场大半江山的四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也都要求其代理商从去哪儿网上全面下架其产品。去哪儿原本打算依靠新产品重新杀回用户视线,但上线之后马上下线的打击还是让情况更雪上加霜。春天到了,去哪儿网的冬天还没结束。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