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都开开心心跨入新年,去哪儿网却接连遭到暴击:
2015 年 12 月 31 日,南航、海航、首都航空宣布与其暂停合作;
2016 年 1 月 4 日,国航、东航、重庆航空也宣布关闭在去哪儿网上的旗舰店;
1 月 5 日,川航、祥鹏航空、天津航空加入暂停合作阵营;
同时,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于 1 月 4 日宣布离职,卸任 CEO。
尽管多方消息表示庄辰超的离职跟去哪儿被迫与携程联姻有关,本就是计划当中的事情,但接连遭到九大航空公司断交,对外宣布的原因还都是说“乘客投诉太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云云,不得不说去哪儿网这是遇上了“群殴”,整个形象也一落千丈——相应的,股价大幅下挫完全不叫新闻。
看着身边不少去哪儿用户对面种种新闻显得一脸茫然,不知道以后还要不要继续用这家线上旅行平台,我干脆来梳理一下好了:
为什么去哪儿成了众矢之的呢?
从九大航空公司的声明来看,基本都是说自己最近接到太多乘客对去哪儿网的投诉,所以先暂停合作为好。但说真的,针对去哪儿的投诉大概从来就没少过。在我还是去哪儿用户的时候,就曾投诉过一次,因为剩下的九十九次都是电话忙音、打不进……
而对此去哪儿网的解释是,航空公司们希望将网页上的机票展示以时间排序为准,但去哪儿认为价格排序才是用户想看到的,所以双方闹掰了。
不论是投诉太多,还是对机票排序方法争执不下,在我们看来都肯定不是造成九大航空公司集体发飙的原因,背后显然有猫腻,而这个猫腻恐怕出在利益上。
首先,航空公司想从代销平台上抢回自己的利润。如今飞机已经成了现代人出远门时必然的选择,而代销形式则在机票销售中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不论是国资委已经下达了“提直降代”的死命令,要求航空公司 50% 的机票都走直销渠道,还是说代销本身就使得航空公司会被分走大量利润,都让像去哪儿这样的代销平台成为了航空公司利益上的死对头。
最重要的,去哪儿网居然在 2015 年底推出一项“穿山甲”服务,直接颠覆了原来航空公司定票价、消费者来选购的代销模式,反过来允许消费者出价,然后叫各家航空公司及代理商出来报价、“抢单”——比如你要是觉得北京飞纽约 500 块就够了,刚好还有代理商肯答应,就可以立刻成交——这对航空公司而言显然会造成机票价格拉低、市场被扰乱,甚至未来难以控制票价的局面……
而且在这个消费者出价、代理商抢单的过程中,去哪儿会把其中的差价悉数赚走,比如你觉得 500 元合适,去哪儿给到航空公司、代理商的出价很可能是 400、300……过程之中不仅难免出错、导致消费者花时间出了价付了钱最后订不到票等等,指不定还怪到航空公司头上……
你说你要是航空公司,你还坐得住?
我们不能上去哪儿买机票了吗?
面对九大航空公司的主动分手,作为用户的我们可能最担心的就是还能不能买票。放心,航空公司能做的只是从去哪儿网撤走自家官方旗舰店,但阻止不了代理商们在这一平台上继续售票。所以只要你不是非得认准官方旗舰店买票,去哪儿网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而且其在票价上的优势仍旧存在,“穿山甲”服务也还在进行中。
再说了,如果你非得上航空公司的去哪儿网旗舰店买票,干嘛不走官方订票渠道呢,还能享受到各种好服务。作为一个曾在去哪儿网川航旗舰店订票,最后走到川航柜台却不被认可的用户,建议大家如果花一样的钱还是走官方修好的大道吧。
如果我常常出远门,该怎么买机票呢?
面对常常出差的商旅汪、热衷于环游世界的旅行家们,说实话我是不建议上 OTA 平台订票的。虽然可能会遇上便宜的机票,但相应的变数也大:花了太多时间找便宜机票、付了钱又迟迟不出票(我曾在阿里去啊等了三天才出票,那个心急真不是滋味)、遇上问题找不到客服帮忙解决、航班有变动却不提醒……
相应的,我更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出行习惯和计划,找一家固定的航空公司买票,或者说是找一个固定的航空公司联盟买票。譬如你可以常年选择国航、深圳航空(它们都是星空联盟成员),然后加入相应的旅客计划。
这样的好处是,一来可以攒里程攒积分,兑换成新的机票;二来如今航空公司和联盟都已经懂得玩互联网,各种针对会员的促销活动、优惠券也有不少,算下来并不比上 OTA 买票差;第三是你还能享受到更豪华的会员待遇,像优先登机这类就不说了,各种机舱服务上的优待(每次看到身边那些贵宾卡乘客都被空姐笑眯眯嘘寒问暖,很羡慕吧?)、不被打扰的贵宾室休息时间,都是上 OTA 买不到的嘛。
条评论
还是直接去官网订省心
已经很久不在OTA订票了 而且官网一般还真是最便宜的 国航最近也很争气
阿里去啊 和 去哪 完全不是同类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