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澄怀格物:探寻老手艺的新生之路

May.S // 2014年9月7日 15:33

两年多前,我们开始关注“澄怀格物”。那时候,王雨、林瑾洪这两位年轻设计师离开杨明洁的工作室,走遍全国,寻访隐秘在乡野的传统手艺,一边研究一边为自己的设计积累素材。最近,他们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盏盘。

这件集果盘、果核盘为一体的桌面用品,以宋代喝茶时使用的盏托为原型,用整块木头车出,线条轻盈流利,不沉重但有“压手感”,又很实用,林瑾洪笑言:“一年多前就有了雏形,做了两个,天天放在手边,琢磨要怎么改才更好用又好看,拖到现在,总算有件满意的作品了。”

▲林瑾洪和王雨在成都的工作室里,王雨在这里学做漆器。

近几年来,随着好古之风渐起和黄永松、盐野米松、蔡仕伟等人的推广,许多在工业时代里悄声消逝的老手艺被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工匠精神”一度成为流行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这场“民艺复兴”,成为古老手工艺的守望者和开拓者。

如何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又能贴合当今全球市场?这些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只有用设计使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用现代营销方式与世界展开对话,才能让老手艺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命。

怎样用设计的手法将工艺之美引入日常器用,澄怀首先参照经典器型,做出了盏盘。

接着是材料方面的尝试。他们有一款花器,圆润可爱,名为“醉翁”,使用汝瓷和桂圆木拼接——他们觉得汝瓷的开片和桂圆木的纹理有奇妙的相似。他们还做了朋克风十足的手环和戒指“檬子”。檬子木是一味中药,上面有长达寸许的木刺,来自贵州的王雨自小熟悉这种张牙舞爪的药材。

在自己设计手环时,她把它切下一圈,全手工将木刺细细打磨平滑、成为按摩钉。因为木刺的位置和打磨方式的不同,每只檬子都不一样,日久包浆后竟也透出润泽来。

这款手环在他们的社交平台和线上商店里卖出二十多只,算是销量最好的产品。

他们的客户绝大多数来自于更新了三年的微博、豆瓣。三年多的手工艺走访笔记分享,为他们聚集了很多同好,也积攒了较高的人气——尽管这是一个注定小众的市场。“应该都是喜欢手工艺的人吧,好像做什么都有,从订单上看,有银行的、也有政府工作的。”林瑾洪说。此外,因为他跟大好商店的人是旧识,所以澄怀的作品也有在大好的平台上寄售,但反应平平。

因为全手工制作,再加上他们对作品的要求很高,比如檬子手环要一只只对着光检查有无磨痕,最后出来的东西非常少。在澄怀的未来规划里,作品是要分成两种:

一种是来自匠人的对手工极致的追求,作品少而精。比如盏盘,目前所售盏盘是木胎上木蜡油,之后,他们会做成漆器:上灰胎、静置、再上漆。在温度、湿度都刚刚好的时候,这个过程需耗时两个多月。王雨还准备做瓷胎竹编,这种把竹丝劈到 0.3mm 以下再进行编制的技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因为工艺复杂、人力消耗太大,漆器盏盘的价格会在几千元,朱砂漆的会上万。“这样的东西,我们只卖给懂的人。”林瑾洪说这话的时候很骄傲。

另一种则是檬子手环、檬子戒指这种的,用老手艺、老材料玩出年轻人喜欢的新花样。因为当时工作室没有样品,林瑾洪很开心地给我比划戒指的样子:“手上带一圈,很摇滚、很酷的感觉有没有?”这些作品,手工难度相对较低、能适当量产,价格也不高,他们希望靠这样的作品来赚钱养活自己。

这两个年轻人为了学习漆器制作留在成都,一边当学徒、一边做工作室。学徒薪资不高,工作室的日常开支主要来自朋友和父母的投资,如何盈利是他们现实中无法避开的问题。于是,他们选择“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王雨、林瑾洪和手艺人在一起,以传统工艺为源,制作适合现代生活使用的物品,这从设计理念来说已是难得。只是在营销、销售方面,他们像所有刚创业的年轻人一样,有点不知所措。

不只是我们。最近,《生活》月刊开启了“民艺复兴 生活特制”计划,《HOMELAND 家园》也发起“手艺新生”公益项目,征集年轻设计师、艺术工作者去福州,在学习与了解传统手艺的基础上提出再设计方案。越来越多的媒体正纷纷吸引读者关注这些领域,而我们同时也号召大家一并关注这些有匠心的年轻设计师们——他们安静地做着事情,并不擅长主动发声。

本文所有图片由澄怀格物工作室提供,可前往线上商店查看作品并支持他们。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狮山潮人

情怀不错,但是拿情怀来卖钱,还是需要有老罗的忽悠能力

2014年9月13日 12:19
匿名用户

静持情志

2016年6月5日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