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建筑设计的视觉体验——日本建筑师 Jun Murata 专访

谢欣 // 2014年7月17日 18:05

由日本建筑师 Jun Murata(村田纯)主理的 JAM 间木建筑事务所在近日完成了一项旧房改造工程。这座位于大阪的两层木质房屋修建于 1976 年,面积为 116㎡,一侧的小巷会通往一条购物街。由于居住者是一位艺术家,这座木屋还承担着住宅、工作室、作品展览室等多种功能,因而在使用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显得杂乱。考虑到房屋本身为木质结构,建筑师很难在改造过程中对整体布局进行大的变动,但又必须改变其格局混乱、室内缺乏光照、视觉空间狭小等现状,他会如何处理呢?


小设计改善光照条件

拆墙,可以说是大部分房屋改造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碍于这幢建筑本身的材料特性,Jun Murata 几乎无法大刀阔斧的进行墙面改动。在拆除了少量的非承重墙体后,Jun Murata 开始尝试着从细节上下功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照明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新设计的门与顶部门框之间的距离明显比传统设计更宽。

▲事实上这些缝隙是为了带来更好的透光,同时也照顾到空气流通。

▲同样的缝隙式设计也出现在了天花板和四周的墙面之间。

▲Jun Murata 将灯具嵌入这些缝隙中,让光线垂直投射到白墙上,继续增强散射光线。

▲采用透光性好的纯白色窗帘,从而尽量避免窗帘对自然光线的隔绝,同时也保护了隐私性。

▲在墙面上适量开口,并以毛玻璃替代和填充开口的部分,使之既不影响建筑结构,也能引入光线,且不会对居住者的隐私造成影响。

通过这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设计,Jun Murata 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了室内光照条件,而比起大幅度的增加吊灯、壁灯、落地灯具等设计思路,这样的照明解决方案一方面减少了空间浪费(日本设计师们对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一直有着十分执着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帮助客户削减了成本。


巧设计拓宽视觉空间

因为是临街而建的房屋,无法横向扩建使之不可能再增加使用面积,如何让 116㎡ 看起来不只是那么多,成了一个新的设计难题。

▲在保证通行便利的前提下,Jun Murata 把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部分做了延伸,辅以倾斜墙面设计,使得整个空间在视觉上更具纵深感,从而让房屋看起来更宽敞了。

▲原有的壁龛空间也经过了再设计,Jun Murata 将其边缘的锐角切掉,在内部嵌入照明工具,且把整个空间进行留白处理,让光线能够垂直的投射下来,进一步放大了室内空间在纵向的视觉延伸。

尽管房屋面积仍旧只是 116㎡,但 Jun Murata 充分利用了室内所有可以再设计的部分,通过提升视觉上的纵深感而增强整个空间感,对于客户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十分巧妙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相对于从无到有设计新的建筑,房屋的改造设计更加困难,建筑师既要保留原有设计的优势,又必须不露痕迹的将原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细节一一补充,并且遇上这样有些年头的、特殊材料修筑的房屋,就更为棘手。在我们看来,Jun Murata 的改造设计属于一种并不起眼,细细研究下来又藏着不少小心思的做法。当然,任何一项设计最好的解读者都应该是设计师本人,而 Jun Murata 是如何看待他的这项改造作品呢,我们也很有兴趣和他聊聊。

关于 Jun Murata

1976 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99 年从近畿大学毕业后,加入日本著名的山口隆建筑研究所 TAKASHI YAMAGUCHI & associates,参与多个建筑设计项目,期间也曾在大阪产业大学授课。2011 年,创办 JAM 间木建筑事务所,专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光线就像城市的运作、风的流动、鸟叫,它会不断变化,但又不会给人们带来影响。”

Kid:这次的住房改造项目其实很像是一个住宅和工作室的结合,那你如何在设计中帮助客户在一个空间里,平衡两种功能需求呢?

Jun Murata:这次住房改造项目的客户是一位艺术家,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之间是没有一个明显界限的,所以我在设计上并没有把这两个功能区分开,而是试图整合它们。我利用光线的投射、反射来完成空间的转换,从而最终达到剔除空间之间的边界的目的,好让整个住宅成为一个大的整体。我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在无形之中给艺术家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与创作空间,因为光线就像城市的运作、风的流动、鸟叫等一样,它会不断变化,但又不会给人们当下正在专注的事情带来影响。

Kid:你觉得在这次住房改造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Jun Murata:因为这个住宅本身是比较老式的木制建筑,所以在改造过程中,无法改变其既定结构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它使得我前后放弃了很多设计想法,但同时也的确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路。例如我就把传统的日式壁龛变成了一个纯白的矩形空间,一方面避免了大幅度改动木制墙面,另一方面能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干净和宽敞,并且居住者可以在更自由的决定这里要放置什么东西。

▲改造后的空间看起来十分明亮清爽。


“光线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区隔空间,而是把整个大空间整合起来。”

Kid:我们有留意到,你在设计中很重视对光线的运用,但这次的项目事实上没有新增任何一扇窗户,也是因为建筑本身结构的原因吗?那你如何去克服这个问题呢?

Jun Murata:是的,因为建筑本身的材质和结构原因,我不可能通过常规的增加窗户来引入自然光,但要满足这个旧式建筑的光照又是必须处理的问题,所以最后我把原来的窗帘改成了纯色,也给内墙加上了毛玻璃,但我还是保留了原有的“shoji”(传统日本房屋用的纸糊木框窗户),总的来说我是希望它们可以增加光的密度和强度。

▲图上左侧则是 Jun Murata 口中的“shoji”。

▲纯白色窗帘的透光性很好,正好也可以看到墙面投射过来的条状光影。

Kid:你会不会觉得不同的空间里面需要不同的照明方式呢?

Jun Murata:在这个项目里面,我没有特别可以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其实我觉得光线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区隔空间,而是把整个大空间整合起来。


“建筑设计师应该更多的去考虑住在这里的人需要什么。”

Kid:从这个项目里面,我们看到你最终完成的设计只保留了最基本的生活空间,甚至留下了很多空白的区域,我们的理解是,你或许更想把它留给居住者、使用者来发挥和创造?

Jun Murata:是的,我不会去控制客户应该在这里做什么,在那里做什么,我把这些决定权交给他们,例如这次的很多墙面我都没有去做改动,没有去设计一些东西在上面,我把它们做了一种留白的处理,我觉得这样会给人一种空间很宽敞的视觉感受,但同时我也希望把它交给客户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放上画、植物,或者当成衣橱等等,我觉得建筑设计师应该更多的去考虑住在这里的人需要什么。

Kid:我们看到你也有完成一些中国的设计项目,那你觉得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里面,对于建筑或者空间的理解,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Jun Murata:我最近正在和一家中国设计公司合作一个上海的大型项目,在山东也有一个新的项目在开展。目前我隔 2-3 周就会去一次上海,待上一个星期,完成住房、公园、景观的设计,整体来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我觉得自己和中国团队之间的最大不同可能在于,我们本身所接收到的建筑文化不一样,但这里面也有一些制度的原因在,不过我很开心可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的中国伙伴们分享,同时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觉得很棒的一点。

Kid:在你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空间是什么样子?

Jun Murata:我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我觉得空间是流动的,它们会分开也会相互连接,很难去定义,能够根据需求来变化的空间应该是最好的。但如果可能的话,我个人倒是很想住在森林里或是海边,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空间应该会很舒服。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留意到 Jun Murata 十分在意建筑所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否足够明亮、是否看上去干净和温馨、是否看起来宽敞、是否看了就让人想要住在里面……而正是这份在意,让他更能站在居住者(使用者)的角度去完成设计项目,也更愿意对所有细节锱铢必较,这其实也是我们从大多数日本设计师身上看到的一种良好品质。

作为无数年轻日本设计师中的一员,Jun Murata 正在不断通过参与实际案例来积攒经验(当然日本国内的环境也给了日本设计师更多机会),与更多的国内外同仁进行积极交流,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探寻建筑设计的意义。而我们也期待着,将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为考虑人的感受与体验而设计建筑。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21emerald

大爱这个房子,牛逼的设计。
我发现有网站全篇复制了你们的文章,但是没声明出处,图片上还有网易家居的水印,地址
http://591news.com/news/jiaji/20140720/81776.html

2014年7月22日 17:59
吴诗源

感谢提醒。我们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2014年7月22日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