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走了,留给世界许多美好与想象

陶慧姝 // 2016年4月1日 03:39

就在我们关注“广州桥梁项目竞争”和日本东京奥运会场馆竞标中落败的头盔造型时,这些新闻点背后的主人公——伊拉克裔英国女性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 2016 年 3 月 31 日在迈阿密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65 岁。

尽管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一次又一次引起震撼,但不了解建筑相关的读者或许还不够了解她的伟大。扎哈·哈迪德被称作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作为建筑设计界少有的女性,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对整个行业的性别公平和理念推进都起到了相当深远的作用。 

扎哈·哈迪德年表

1950 年,扎哈·哈迪德生于巴格达一个富裕家庭。
1972 年,扎哈·哈迪德进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1977 年,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 AA 建筑学院(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伦敦建筑联盟),后在 AA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1982 年,扎哈·哈迪德在香港的国际建筑竞赛上获得一等奖,坚定了在这一行业继续下去的信念。
1993 年,哈迪德设计的德国维特拉消防站使她声名大噪。
2002 年,设计了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滑雪台。
2003 年,设计了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2004 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策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
2012 年,设计了北京银河 SOHO。

除开这些之外,我们更熟悉一些的广州歌剧院、南京青奥中心也都出自扎哈·哈迪德之手。

哈迪德的风格强烈又突出,因此受到的评价也十分两极:有人说她是“解析主义大师”,有人说她的作品根本毫无实用性。的确,她的作品中充斥着对几何结构的大胆运用,富有流动气息的弧线形状和锐利切割感的锐角尖顶都在她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光线的把握也很高超,整体设计充满空间感。但这也为她招致过一些风浪——在设计最初期,她的作品于叫好但无法叫座,前卫的设计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实践成本,因此也有人说她只会“纸上谈兵”。

德国维特拉消防站的落成才让人渐渐打消这个念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消防站建筑了,整体设计像一只千纸鹤,充满迎风起舞的生动感。让我们来看看哈迪德的其它作品,还有什么让人惊叹的主意。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

2003 年完成的这件作品中,处于街道拐角处的博物馆外围由黑白搭配的混凝土层夹杂条装玻璃墙制成,表面各色块方位错落有致,现代感突出又充满空间感。远远看过去,夸张错位的外墙在一片公正的钢筋水泥建筑中格外突出,静谧之中形成了前进的氛围感,当时就让人惊叹不已。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

位于海拔 2275 米之上,梅斯纳尔山之巅,可以直接俯瞰齐勒河谷。博物馆直接嵌在山体之中,在施工中挖方 4000 立方米,在陡峭的悬崖上开出了一片宽大的观景台,和四周的岩石山峰产生和谐的景观共鸣。

南京青奥中心:

外形酷似太空飞船的南京青奥中心,施工难度也远远超过“前辈”鸟巢。灵感来源于帆船,塔楼的设计喻义一帆风顺,又正好迎合了中国人心中的“扬帆起航”。 

除开建筑设计,哈迪德还有一些不错的产品设计,甚至在时尚领域也有所跨界。

延伸阅读:跳转阅读《五位女性,五种 3Baguette 手袋,蕾哈娜参与 FENDI 慈善计划》,手袋就是扎哈的设计。

这位传奇女建筑师虽然走了,但她超前的风格已经在建筑界掀起足够多且持续的波澜,也有不少人跟随她走上了这条解析主义为指导的设计道路。她留下的不少作品不仅让我们有无数的契机去回想这位大师,它们还都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亲眼去体会一下她所设计的建筑们,或许那时候你会深深感受到她初出茅庐时评论家们惊为天人的才华与美丽。

评论提交成功!通过后将出现在下方评论区。
条评论
Tree

rip

2016年4月1日 10:44
狮山潮人

居然几乎一切关于缅怀扎哈的文章都没有提过广州大剧院……

2016年4月7日 18:12
匿名用户

大学建筑选修课中,最开始了解扎哈就是广州大剧院……

2016年4月25日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