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太阳系很热闹。从几十年难遇的“血月”,到火星上发现有液态水的存在,然后 10 月 2 日上映的电影《火星救援》成功完成“宇宙探索三连击”,席卷 5500 万美元票房,问鼎北美周末冠军宝座。
这部由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森主演的电影,改编自安迪·威尔 2012 年的同名小说。电影描述了人类终于实现了登陆火星的壮举,但是首个登上火星的幸运儿——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却因一场沙尘暴与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这颗红色星球、等待救援的故事。
上映不到一周,就谈论电影大获成功还为时尚早。近年来,好莱坞关于宇宙旅行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这部新片也不能免俗地被人冠以“火星版《地球引力》”之类的称号,而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的孤独身影,更是让人联想起去年他在《星际穿越》里客串的反面角色曼恩博士。但是有一点,《火星救援》所讲求的科学严谨性和对真实环境的再现,是其他科幻电影所无法比拟的——不只是受到专业人士好评的原著小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筹拍期间更得到美国宇航局(NASA)的大力支持,双方甚至捆绑在一起,为电影大造声势。
知识“众包”的原著小说
原著小说作者安迪·威尔本身是一名热爱科幻写作的电脑工程师。2011 年起,他开始在博客上连载《火星救援》,并以 1 美元的价格自费发行电子书,直到被皇冠出版集团买下版权、出版实体书。虽然并不认识从事航天科技的朋友,但威尔拥有 3000 位骨灰级粉丝的“助攻”。这群追文的读者们常常会从专业知识出发,指出文章中哪些部分是不正确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正因为这些人,安迪·威尔学习了轨道动力学,知道了如何从地球往返火星,还有这颗红色星球的无数细节,从地表、温度范围到气候……用威尔的话来说,这些读者就像是“成千上万的事实检查者(fact-checkers)”,让《火星救援》小说在技术上保持了高度准确性。
NASA 的介入
原著小说解释了科学,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工作,便是让它们看起来尽可能的真实。
不出意外,斯科特找到了 NASA,他想要了解关于火星居住舱、漫游者号、登陆车的一切。NASA 行星科学部主任詹姆斯·格林接待了他,并在几个月里回答了数百个关于火星探测的问题。NASA 甚至允许斯科特和他的人进入火星居住舱的原型中。在那里,斯科特拍摄了几千张照片,还不停发问,“宇航员在哪里吃饭、睡觉?水槽在哪里?微波炉在哪里?为什么你不把它放在那里……”
反过来,剧组的解决方案也有可能激发 NASA 的灵感。“他们必须自己制作出一些我们目前还没有的东西”,詹姆斯·格林补充道,“他们的设计会触动你的心灵。随着探测技术的继续,或许电影里的某个东西会真正出现在火星栖息地上,对此我一点也不会惊讶。帮助《火星救援》,也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自己的设计。”
为了感谢 NASA 的帮助,同时也是影片营销的一部分。《火星救援》在大规模公映之前,先在宇宙空间站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首映式。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们边看电影还边发 Twitter 跟网友交流。约翰逊空间中心的指挥员,也是前任宇航员的 Ellen Ochoa 甚至感慨“我们的工作内容,很多都作为重点在影片中提到了!”
“科幻小说大多是幻想”,雷德利·斯科特说道,“但《火星救援》里出现的状况在未来 15 到 20 年里,将成为宇航员们现实中的挑战”。扮演被困宇航员的马特·达蒙则说道,“当我第一次见到编剧德鲁·高达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希望这是一封给航天技术的情书’。我希望更多的孩子看到它,开始向往科学,这也可能成为推动他们向科学领域发展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看看《火星救援》的预告片吧:
这部影片目前已确定将在内地上映,但具体日期还未确定。
条评论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现在还在救……